政策信號成樓市走勢“風向標”
作者:六豐財務135 11-04 16:16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近日在河北廊坊召開保障房建設現場座談會時強調,當前房地產市場調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處于關鍵時期,要堅持實施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措施,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
臨近年底,樓市走勢如何,政府對調控方向如何把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盡管各種干擾調控的雜音頻繁出現,但是政府高層多次釋放出決不放松樓市調控的政策信號,堅定了老百姓對于房價回調的信心。
業界人士指出,當前樓市調控的成效來之不易,為了把脫韁的房價拉回理性的軌道,政府既采用了打擊囤房囤地、公開銷售信息等市場手段,又動用了限購、限貸等行政手段,幾乎在住房從土地出讓到開發銷售每個環節都進行了制度重構,初步構建起了未來調控穩定房價的制度架構。
但是,這一成效仍不穩固,近期北京市重定普通住宅標準,又有人據此發出調控放松的論調。這意味著,房價回調的預期仍未穩定,市場預期受政策左右很大;另一方面,市場上的部分利益群體仍在鼓噪,甚至拋出“房價大跌危險論”,一旦政策出現松動,整個市場難免會再度出現報復性反彈。
從調控的目標取向來看,樓市調整的大幕只能算剛剛開啟。促使房價回歸到合理區間,擠出泡沫保證市場理性發展,構架合理的住房供應體系均是調控應達到的效果。但是目前,在一線城市中,只有極個別樓盤出現了大幅降價,更多的樓盤正處于博弈的僵持狀態,即使成交量低迷開發商仍不愿讓利。而房價沒有調整到位,與購房者的購買力和心理價位仍有較大差距,是當前成交量走低的主要原因。就樓市整體而言,泡沫正處于破裂的邊緣,但是水分仍未擠出,房價只有回調到一定水平才能企穩,成交量才能回升。在這樣一個關鍵點上,調控力度決不能放松。
與此同時,以保障性住房建設為主要特征的住房供應“雙軌制”目前正在形成,但是保障房在籌集資金、分配方面的制度建設仍在探索中,要使其發展具有可持續性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保障房建設與商品房市場調控是相輔相成的,保障房承接著被擠出市場的低收入人群以及“夾心層”的居住需求,目的在于更好地配置住房資源,滿足多元化、多層次的住房需求。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如果商品房市場放松了調控,將會出現更多的夾心層,建再多的保障房也不夠用。
事實上,房價漲跌與否本不應成為買賣雙方博弈的焦點,因為任何商品價格都會有漲有落,但是在樓市里,既有開發商食房價暴漲之利,又有投資者、中介賺取差價,過多的食利群體使得房價調整成為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博弈,如想讓樓市從炒作后的熱度里回歸理性和冷靜,堅持調控力度不放松成為關鍵。
近日,上海昔日的“地王”新城公館每平米直降7000元,表明在存貨積壓、資金鏈承壓的緊逼之下,下調房價成為開發商的惟一選擇。而隨著調控深入推進,調整的不僅僅是房價,還有房企間的兼并重組、行業整合洗牌,以及房地產市場格局的重塑。
另外,當前樓市里理性的購房觀念開始逐漸形成,但是開發商仍未形成理性的拿地觀念。過去兩年瘋狂搶地,眼下土地出讓頻頻流拍,是土地市場大幅波動的真實寫照。來自中原集團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10月全國13個重點城市居住用地出讓流標率達23%。而樓市如期進入調整大潮后,無疑也會倒逼土地市場向理性回歸。
目前我國正面臨著培育一個健康的樓市、平衡供需的良好時機,一方面房價上漲的慣性已經剎住,回調預期已經確立;另一方面,部分居住需求被保障房分流,房地產投資增速的下滑暫時由保障房進行緩沖。業界普遍認為,我們有足夠的余地來承受樓市調整以及房價下跌,應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促使樓市從炒作向理性發展蛻變。
臨近年底,樓市走勢如何,政府對調控方向如何把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盡管各種干擾調控的雜音頻繁出現,但是政府高層多次釋放出決不放松樓市調控的政策信號,堅定了老百姓對于房價回調的信心。
業界人士指出,當前樓市調控的成效來之不易,為了把脫韁的房價拉回理性的軌道,政府既采用了打擊囤房囤地、公開銷售信息等市場手段,又動用了限購、限貸等行政手段,幾乎在住房從土地出讓到開發銷售每個環節都進行了制度重構,初步構建起了未來調控穩定房價的制度架構。
但是,這一成效仍不穩固,近期北京市重定普通住宅標準,又有人據此發出調控放松的論調。這意味著,房價回調的預期仍未穩定,市場預期受政策左右很大;另一方面,市場上的部分利益群體仍在鼓噪,甚至拋出“房價大跌危險論”,一旦政策出現松動,整個市場難免會再度出現報復性反彈。
從調控的目標取向來看,樓市調整的大幕只能算剛剛開啟。促使房價回歸到合理區間,擠出泡沫保證市場理性發展,構架合理的住房供應體系均是調控應達到的效果。但是目前,在一線城市中,只有極個別樓盤出現了大幅降價,更多的樓盤正處于博弈的僵持狀態,即使成交量低迷開發商仍不愿讓利。而房價沒有調整到位,與購房者的購買力和心理價位仍有較大差距,是當前成交量走低的主要原因。就樓市整體而言,泡沫正處于破裂的邊緣,但是水分仍未擠出,房價只有回調到一定水平才能企穩,成交量才能回升。在這樣一個關鍵點上,調控力度決不能放松。
與此同時,以保障性住房建設為主要特征的住房供應“雙軌制”目前正在形成,但是保障房在籌集資金、分配方面的制度建設仍在探索中,要使其發展具有可持續性仍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保障房建設與商品房市場調控是相輔相成的,保障房承接著被擠出市場的低收入人群以及“夾心層”的居住需求,目的在于更好地配置住房資源,滿足多元化、多層次的住房需求。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如果商品房市場放松了調控,將會出現更多的夾心層,建再多的保障房也不夠用。
事實上,房價漲跌與否本不應成為買賣雙方博弈的焦點,因為任何商品價格都會有漲有落,但是在樓市里,既有開發商食房價暴漲之利,又有投資者、中介賺取差價,過多的食利群體使得房價調整成為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博弈,如想讓樓市從炒作后的熱度里回歸理性和冷靜,堅持調控力度不放松成為關鍵。
近日,上海昔日的“地王”新城公館每平米直降7000元,表明在存貨積壓、資金鏈承壓的緊逼之下,下調房價成為開發商的惟一選擇。而隨著調控深入推進,調整的不僅僅是房價,還有房企間的兼并重組、行業整合洗牌,以及房地產市場格局的重塑。
另外,當前樓市里理性的購房觀念開始逐漸形成,但是開發商仍未形成理性的拿地觀念。過去兩年瘋狂搶地,眼下土地出讓頻頻流拍,是土地市場大幅波動的真實寫照。來自中原集團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10月全國13個重點城市居住用地出讓流標率達23%。而樓市如期進入調整大潮后,無疑也會倒逼土地市場向理性回歸。
目前我國正面臨著培育一個健康的樓市、平衡供需的良好時機,一方面房價上漲的慣性已經剎住,回調預期已經確立;另一方面,部分居住需求被保障房分流,房地產投資增速的下滑暫時由保障房進行緩沖。業界普遍認為,我們有足夠的余地來承受樓市調整以及房價下跌,應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促使樓市從炒作向理性發展蛻變。
分享:
下一篇:“十二五”生物技術發展規劃發布
瀏覽排行 最新發布
- 01衛生部:研究血液制品 ...2019-11-04
- 02中國人民銀行發放61 ...2019-11-04
- 03民政部擬規定基金會重 ...2019-11-04
- 04應健全保障房建設投融 ...2019-11-04
- 05全國金融工作會議1月 ...2019-11-04
- 06陶瑞芝:鼓勵央企向上 ...2019-11-04
- 07半月談:把脈2012 ...2019-11-04
- 08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長龐 ...2019-11-04
- 09通用航空業補貼即將落 ...2019-11-04
- 01資產審計之銀行存款收 ...2019-11-04
- 02資產審計之審查現金收 ...2019-11-04
- 03資產增減變動審計2019-11-04
- 04溫家寶元旦到湖南看望 ...2019-11-04
- 05北京今年將試點家具以 ...2019-11-04
- 062012年經濟領域新 ...2019-11-04
- 07北京市屬國企2011 ...2019-11-04
- 08生肖郵票帶動整體郵市 ...2019-11-04
- 09非美貨幣上漲金價高位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