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經濟數據12月9日公布 更加注重調結構
作者:六豐財務118 11-04 16:15
11月經濟數據今日(12月9日)開始公布,通脹形勢和經濟增速料延續放緩格局。分析人士認為,對中長期經濟發展動力和發展方式的研判值得高度關注,調結構應上升至新高度。
“十一五”時期,中國經濟克服種種困難仍保持較快增速,但轉變發展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進展緩慢。在新的歷史時期,資源稟賦變化帶來的約束愈加嚴格,揚棄速度崇拜,必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將調結構提升至新高度,用調結構來穩增長,進而實現控物價,最終惠民生。
政策基調上,明年應更強調靈活性、前瞻性和針對性,注重相機抉擇。重心上,通脹增速下行趨勢已經確立,穩增長和調結構將成為工作重點。
手段上,須多加防范局部債務和金融風險蔓延深化,財政和貨幣政策即使發力也將是“涓涓細流”而非“大水漫灌”,民生領域和創新將成為政策扶持、傾斜的方向。
如無意外,2012年中國經濟完成“穩增長”和“控通脹”任務問題不大,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是“調結構”。其內涵不僅在于扶持某幾個行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更在于未來幾年經濟主導力量的結構調整。
貨幣政策“放水”雖能帶來短周期反彈,但從較長階段考慮,中國經濟亟需以“調結構”為契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全要素生產率。
應淡化“趕超心態”,搞好頂層設計,建立新發展模式。按支出法計算,2010年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服務凈出口是2000年的5倍和6倍,最終消費支出僅3倍,其中政府部分為3.42倍,居民部分不到3倍。
以投資和出口為經濟火車頭,有其歷史背景和資源稟賦支撐,但投資報酬率邊際遞減規律要求投資率必須不斷提高,在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由豐沛變稀缺、資本由稀缺變富裕的今天,投資率越來越接近極限。這決定經濟驅動力不再是積累凈儲蓄和投資外需,而是消費和培育內需。
這里有兩個繞不開的問題:一是提高效率,二是改善分配。提高效率包含資源優化和發展現代服務業兩個層面。具體說來,推進資金利率市場化改革、破除壟斷等,借助市場之手優化資源分配、淘汰落后產能,減少行政干預和尋租空間;發展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產型服務業,既是現有技術條件和市場容量下的最佳選擇,也是有效減少交易成本必然之路。信息控制、節能環保和物流運輸等行業空間巨大。
雖然完善分配制度所遇到的困難可能更大,但不得不為之。應按政府、企業和居民順序,利益轉讓依次遞進。財政堅持“有保有壓”原則,提高高耗能企業稅賦,加強壟斷企業監管,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并嚴格監督,建立科學的房產稅征收體系,同時降低中小企業和個人稅收水平。值得注意的是,1960年代,日本曾出臺大批法案條例,指向最低工資、社會保障、中小企業發展、職業技術訓練、勞動安全等領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可以用兩個比喻來形容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情況。第一個,如果把中國比作一個企業,新時期,這個“企業”的盈利模式必須轉變,才能保證資產負債表穩健,現金流量表健康,利潤表持續漂亮。第二個,過去二十年我們購買了大量房產,但不少都是毛坯,未來二十年的主要工作,就是認認真真設計圖紙,搞好精裝修。
“十一五”時期,中國經濟克服種種困難仍保持較快增速,但轉變發展方式和優化經濟結構進展緩慢。在新的歷史時期,資源稟賦變化帶來的約束愈加嚴格,揚棄速度崇拜,必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將調結構提升至新高度,用調結構來穩增長,進而實現控物價,最終惠民生。
政策基調上,明年應更強調靈活性、前瞻性和針對性,注重相機抉擇。重心上,通脹增速下行趨勢已經確立,穩增長和調結構將成為工作重點。
手段上,須多加防范局部債務和金融風險蔓延深化,財政和貨幣政策即使發力也將是“涓涓細流”而非“大水漫灌”,民生領域和創新將成為政策扶持、傾斜的方向。
如無意外,2012年中國經濟完成“穩增長”和“控通脹”任務問題不大,重要而艱巨的任務是“調結構”。其內涵不僅在于扶持某幾個行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更在于未來幾年經濟主導力量的結構調整。
貨幣政策“放水”雖能帶來短周期反彈,但從較長階段考慮,中國經濟亟需以“調結構”為契機,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全要素生產率。
應淡化“趕超心態”,搞好頂層設計,建立新發展模式。按支出法計算,2010年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服務凈出口是2000年的5倍和6倍,最終消費支出僅3倍,其中政府部分為3.42倍,居民部分不到3倍。
以投資和出口為經濟火車頭,有其歷史背景和資源稟賦支撐,但投資報酬率邊際遞減規律要求投資率必須不斷提高,在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由豐沛變稀缺、資本由稀缺變富裕的今天,投資率越來越接近極限。這決定經濟驅動力不再是積累凈儲蓄和投資外需,而是消費和培育內需。
這里有兩個繞不開的問題:一是提高效率,二是改善分配。提高效率包含資源優化和發展現代服務業兩個層面。具體說來,推進資金利率市場化改革、破除壟斷等,借助市場之手優化資源分配、淘汰落后產能,減少行政干預和尋租空間;發展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產型服務業,既是現有技術條件和市場容量下的最佳選擇,也是有效減少交易成本必然之路。信息控制、節能環保和物流運輸等行業空間巨大。
雖然完善分配制度所遇到的困難可能更大,但不得不為之。應按政府、企業和居民順序,利益轉讓依次遞進。財政堅持“有保有壓”原則,提高高耗能企業稅賦,加強壟斷企業監管,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并嚴格監督,建立科學的房產稅征收體系,同時降低中小企業和個人稅收水平。值得注意的是,1960年代,日本曾出臺大批法案條例,指向最低工資、社會保障、中小企業發展、職業技術訓練、勞動安全等領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可以用兩個比喻來形容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情況。第一個,如果把中國比作一個企業,新時期,這個“企業”的盈利模式必須轉變,才能保證資產負債表穩健,現金流量表健康,利潤表持續漂亮。第二個,過去二十年我們購買了大量房產,但不少都是毛坯,未來二十年的主要工作,就是認認真真設計圖紙,搞好精裝修。
分享:
上一篇:英中知識產權研討會在倫敦舉行
下一篇:人民幣即期匯價7天升0.25%
瀏覽排行 最新發布
- 01衛生部:研究血液制品 ...2019-11-04
- 02中國人民銀行發放61 ...2019-11-04
- 03民政部擬規定基金會重 ...2019-11-04
- 04應健全保障房建設投融 ...2019-11-04
- 05全國金融工作會議1月 ...2019-11-04
- 06陶瑞芝:鼓勵央企向上 ...2019-11-04
- 07半月談:把脈2012 ...2019-11-04
- 08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長龐 ...2019-11-04
- 09通用航空業補貼即將落 ...2019-11-04
- 01資產審計之銀行存款收 ...2019-11-04
- 02資產審計之審查現金收 ...2019-11-04
- 03資產增減變動審計2019-11-04
- 04溫家寶元旦到湖南看望 ...2019-11-04
- 05北京今年將試點家具以 ...2019-11-04
- 062012年經濟領域新 ...2019-11-04
- 07北京市屬國企2011 ...2019-11-04
- 08生肖郵票帶動整體郵市 ...2019-11-04
- 09非美貨幣上漲金價高位 ...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