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十年的中國制造弱者變強 強者更強
作者:六豐財務146 11-04 16:15
十年前,當中國簽訂入世協議之時,國人的心情可謂是百味雜陳,難以言表。當時華爾街最大的投資銀行所羅門美邦曾預言,加入WTO以后的前五年,中國將會出現4000萬人失業,國內企業將遭到毀滅性打擊。面對發達國家“傾銷中國”的狂言,荷包尚未鼓起來的國人心里忐忑不安,生怕接到企業的“解聘書”。記得那時國內各家財經媒體充斥了“狼來了”的解讀,一字字細說入世后國內那些產業可能會遭受生死沖擊,農業和汽車是當時大家公認會遭受到最大沖擊的行業,而紡織業和家電業則被認為是較為受益的行業。
十年揮手之間,當第一代“90后”步入職場之時,他們欣喜地發現他們成為入世的最大受益者,因為十年入世使得“中國制造”風靡全球,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規模制造業產能和日益擴張的服務業需求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歐美發達國家期盼中的“傾銷中國”沒有成為現實,反倒是中國出口從2660億美元上升到15777億美元,增長493%,而浮現在493%出口增長率背后的則是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這些就業機會造就出了今日中國經濟的繁榮。如今,歐美各國朝朝暮暮擔心的是在眼目所及之處,中國出口已經是無處不在,如何揮舞“反傾銷”的大棒把中國產品抵御于國門之外才是正事。讓人笑掉大牙的是,當年預言入世會讓中國4000萬人失業的所羅門美邦公司現已下崗失業不復存在。
農業曾是入世之初被認為是遭受沖擊較為嚴重的行業。畢竟來說,當時我們的農業產業化程度很低,勞動率低下,大宗農產品的制造成本遠遠高于以美國為代表的農業發達國家,這也是后來中國大豆進口量占到全球大豆貿易量的60%,今年中國豬肉價格高居不下時大量進口物美價廉的美國豬肉以平抑物價的主因。
經過入世的洗禮,勤勞的中國農民學會了怎么下好全球一體化農業這步棋,那就是你進你的,我出我的。大宗農產品競爭不過美國,可是在蔬菜等小品種農產品上,利用精耕細作以及反季節種植的優勢在日本、韓國和泰國等周邊國家還是有一定出口優勢的。據媒體報道,目前泰國溫帶蔬菜80%以上都是從中國進口,一定程度緩解了國內農產品“賣難”的境況。入世讓農業嘗到了動態進出口平衡的甜頭,促使這個原本看起來會受沖擊的對象取得了糧食總產“七連增”并連續4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的好成績。
國內汽車業比農業面臨的入世底子更差,在入世的刺激下,幾乎所有的跨國汽車公司都來到了中國,力圖掘金這個全球最后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十年過去,不光是洋國產汽車銷量年年遞增,賺的是盆滿缽溢,國產本土汽車也在“與狼共舞”中獲得了快速成長,中國消費者則是從汽車業的發展中得到了最大的實惠,汽車價格逐年降低,消費者無不心動,國內汽車年產銷量也從200多萬輛增長到1800萬輛,一躍成為全球汽車第一產銷國。
作為相對受益的行業,家電業的入世十年則是譜寫了輝煌的十年。這種輝煌不僅表現在家電業的產能上,也表現在家電的質量上。在中國家電質與量兩翼齊飛的沖擊下,原本的全球家電生產與出口大國日本家電業幾乎是全軍覆沒,拱手讓出了國際家電市場,國內消費者則是喜氣洋洋地把一臺臺美觀洋氣價廉的家電產品搬回了家。尤其是2008年以后國家實施的“家電下鄉”政策讓成千上萬的農村家庭用上了國產家電。
紡織業本來是入世最該受益的行業,因為國內紡織業擁有比較成本優勢。或許是“好事多磨”的緣故,入世之后本應是走出一波大牛市行情的紡織業走的卻是最為艱辛。“反傾銷調查”、“沉默轉型期”“生產成本大幅抬升”這一個個負面新聞長久困擾著國產紡織業。發達國家針對國產紡織品發起了鋪天蓋地的反傾銷調查,人民幣升值、工資上漲和棉價的起伏也讓中國紡織業艱難前行。在這種過程中,國產紡織品逐步擺脫了過去賴以為生的“人海戰術”,開始向質量要效益,向技術要效益,大量高中檔紡織品成為了國產紡織品大打出口牌的憑仗。
入世十年,中國制造弱者變強,強者恒強。在這種現象的背后,則是中國資本的支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滬深兩市共有家電業上市公司43家,汽車業上市公司51家,農業上市公司80家,紡織業上市公司86家,在這260家上市公司的背后,則是數以百億元資本的支持。正是在入世政策和資本市場的共力支持下,中國經濟實現了崛起的奇跡。用胡錦濤總書記的話說:入世十年惠及13億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p#分頁標題#e#
十年揮手之間,當第一代“90后”步入職場之時,他們欣喜地發現他們成為入世的最大受益者,因為十年入世使得“中國制造”風靡全球,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規模制造業產能和日益擴張的服務業需求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崗位。歐美發達國家期盼中的“傾銷中國”沒有成為現實,反倒是中國出口從2660億美元上升到15777億美元,增長493%,而浮現在493%出口增長率背后的則是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這些就業機會造就出了今日中國經濟的繁榮。如今,歐美各國朝朝暮暮擔心的是在眼目所及之處,中國出口已經是無處不在,如何揮舞“反傾銷”的大棒把中國產品抵御于國門之外才是正事。讓人笑掉大牙的是,當年預言入世會讓中國4000萬人失業的所羅門美邦公司現已下崗失業不復存在。
農業曾是入世之初被認為是遭受沖擊較為嚴重的行業。畢竟來說,當時我們的農業產業化程度很低,勞動率低下,大宗農產品的制造成本遠遠高于以美國為代表的農業發達國家,這也是后來中國大豆進口量占到全球大豆貿易量的60%,今年中國豬肉價格高居不下時大量進口物美價廉的美國豬肉以平抑物價的主因。
經過入世的洗禮,勤勞的中國農民學會了怎么下好全球一體化農業這步棋,那就是你進你的,我出我的。大宗農產品競爭不過美國,可是在蔬菜等小品種農產品上,利用精耕細作以及反季節種植的優勢在日本、韓國和泰國等周邊國家還是有一定出口優勢的。據媒體報道,目前泰國溫帶蔬菜80%以上都是從中國進口,一定程度緩解了國內農產品“賣難”的境況。入世讓農業嘗到了動態進出口平衡的甜頭,促使這個原本看起來會受沖擊的對象取得了糧食總產“七連增”并連續4年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的好成績。
國內汽車業比農業面臨的入世底子更差,在入世的刺激下,幾乎所有的跨國汽車公司都來到了中國,力圖掘金這個全球最后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十年過去,不光是洋國產汽車銷量年年遞增,賺的是盆滿缽溢,國產本土汽車也在“與狼共舞”中獲得了快速成長,中國消費者則是從汽車業的發展中得到了最大的實惠,汽車價格逐年降低,消費者無不心動,國內汽車年產銷量也從200多萬輛增長到1800萬輛,一躍成為全球汽車第一產銷國。
作為相對受益的行業,家電業的入世十年則是譜寫了輝煌的十年。這種輝煌不僅表現在家電業的產能上,也表現在家電的質量上。在中國家電質與量兩翼齊飛的沖擊下,原本的全球家電生產與出口大國日本家電業幾乎是全軍覆沒,拱手讓出了國際家電市場,國內消費者則是喜氣洋洋地把一臺臺美觀洋氣價廉的家電產品搬回了家。尤其是2008年以后國家實施的“家電下鄉”政策讓成千上萬的農村家庭用上了國產家電。
紡織業本來是入世最該受益的行業,因為國內紡織業擁有比較成本優勢。或許是“好事多磨”的緣故,入世之后本應是走出一波大牛市行情的紡織業走的卻是最為艱辛。“反傾銷調查”、“沉默轉型期”“生產成本大幅抬升”這一個個負面新聞長久困擾著國產紡織業。發達國家針對國產紡織品發起了鋪天蓋地的反傾銷調查,人民幣升值、工資上漲和棉價的起伏也讓中國紡織業艱難前行。在這種過程中,國產紡織品逐步擺脫了過去賴以為生的“人海戰術”,開始向質量要效益,向技術要效益,大量高中檔紡織品成為了國產紡織品大打出口牌的憑仗。
入世十年,中國制造弱者變強,強者恒強。在這種現象的背后,則是中國資本的支撐。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滬深兩市共有家電業上市公司43家,汽車業上市公司51家,農業上市公司80家,紡織業上市公司86家,在這260家上市公司的背后,則是數以百億元資本的支持。正是在入世政策和資本市場的共力支持下,中國經濟實現了崛起的奇跡。用胡錦濤總書記的話說:入世十年惠及13億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p#分頁標題#e#
分享:
下一篇:明年經濟工作要突出“四個協調”
瀏覽排行 最新發布
- 01衛生部:研究血液制品 ...2019-11-04
- 02中國人民銀行發放61 ...2019-11-04
- 03民政部擬規定基金會重 ...2019-11-04
- 04應健全保障房建設投融 ...2019-11-04
- 05全國金融工作會議1月 ...2019-11-04
- 06陶瑞芝:鼓勵央企向上 ...2019-11-04
- 07半月談:把脈2012 ...2019-11-04
- 08上海市房管局副局長龐 ...2019-11-04
- 09通用航空業補貼即將落 ...2019-11-04
- 01資產審計之銀行存款收 ...2019-11-04
- 02資產審計之審查現金收 ...2019-11-04
- 03資產增減變動審計2019-11-04
- 04溫家寶元旦到湖南看望 ...2019-11-04
- 05北京今年將試點家具以 ...2019-11-04
- 062012年經濟領域新 ...2019-11-04
- 07北京市屬國企2011 ...2019-11-04
- 08生肖郵票帶動整體郵市 ...2019-11-04
- 09非美貨幣上漲金價高位 ...2019-11-04